诗词大全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
中流击楫人何在,徒感兴亡对夕阳。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吴芾

【中文译文】
晚上登上危亭望着大江,仿佛天命注定千古辉煌。在江中划船的人在哪里,却只能感慨兴衰对夕阳。

【诗意和赏析】
吴芾的《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一首以大江和夕阳为背景的抒怀之作。诗人站在危亭之上,俯瞰大江,眺望夕阳,思绪万千。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大江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兴衰消长的感慨。

首句“晚上危亭望大江”,以晚上和危亭作为开篇,为后续的抒怀之情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危险的氛围。晚上的景色与危亭的高度使得诗人能够一览大江的壮丽,大江象征着兴衰和历史的洪流。接着,诗人以“天教千古作金汤”,表达了自然命运对历史潮流的引导,金汤意味着辉煌和伟大。

第三句“中流击楫人何在”,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观望大江中的划船人。击楫者指的是划船者,这里也可以理解为那些努力拼搏的人。然而,诗人却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些人的去向,暗示了历史变迁中人物的消逝和艰难。

最后一句“徒感兴亡对夕阳”,通过对夕阳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兴衰的感慨。夕阳象征着日落和衰老,与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相呼应。诗人深刻体会到兴衰无常,而夕阳的余晖则增添了一丝余感,使整首诗更加凄美。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大江、夕阳和划船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苦辣的思考。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基础,通过意象的运用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 《晨起出南堂》

    晓枕华胥谁唤回,下堂拽杖一悠哉!啼鸦已逐晨光起,飞鹭初冲宿霭来。石路少行生蔓草,柴扉多闭长莓苔。身闲亦未全无事,检校幽花几树开。

  • 《宫词(四首)》

    秋深凉气满楼台,落叶萧萧拥玉阶。清晓九门金锁掣,监宫先报进鹰来。

  • 《涟漪洞》

    五门高除势摩天,洞底清冷泻碧涟。苹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 《句》

    松声和雨听,山色带云看。

  • 《江南曲》

    吴姬当垆新酒香,翠绡短袂红罗裳。上盆十千买一斗,三杯五杯来劝郎。落花不解留春住,似欲随郎渡江去。酒醒一夜怨啼鹃,明日兰舟泊何处?

  • 《秋日登石阁》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