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
翠削山山玉,光摇树树琼。
岭云随客袂,谷响答僧行。
清绝浑无寐,空山月正明。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游峨眉十一首》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
翠削山山玉,光摇树树琼。
岭云随客袂,谷响答僧行。
清绝浑无寐,空山月正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山游玩时的景象与感受。峨眉山蜿蜒起伏,山峦峰岭交错,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一棵草木也有部分无名无姓。山峰如翡翠般削减,树木如琼瑶般摇曳生光。岭上的云朵随着游客的衣袂飘动,山谷中的回声回应僧人的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心境清净,没有丝毫困倦,空山中的明亮月光照耀着大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在山间的宁静和清净的心境。通过形容山峰、草木和云朵的美丽,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之处。诗中的"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表达了峨眉山的独特之处,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草木虽然茂盛,但并非全都有名字。"翠削山山玉,光摇树树琼"则形容了山峰和树木的美丽景色,以宝玉和琼瑶来比喻它们的珍贵和光彩。"岭云随客袂,谷响答僧行"描绘了游客行走时岭上云朵的变幻和山谷中回声的回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最后两句"清绝浑无寐,空山月正明"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的宁静和安详,空山中的明亮月光更加凸显了这种宁静之美。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感悟和体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环境对人心灵的洗涤和滋养的主题。通过赏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体会到与自然融合的愉悦和满足。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浦漵家家钓,村墟点点烟。归舟葛衣薄,始觉是秋天。
忍向父母墓,前头裸袒耕。农时每束带,犹自泣原平。
火云嵯峨如叠嶂,百病攻衰非一状。低檐小屋桑竹村,忽辱君来问亡恙。蹶然揽衣起闯门,裹饭仍烦远相饷。岁饥野外无供给,羞涩余粮不盈盎。我守此穷三十年,尚恐死前无力量。君诚不以老弃予,苦语见规宜勿让。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今岁清诗欠百篇,强寻笔砚意茫然。秋风有句君知否,合在严光钓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