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架荒堑,东上大冈尾。
冈头古木合,有庙荫其底。
摄衣升殿墀,龙瘢俨当位。
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
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
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
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
伊人昔经构,视汉犹视彼。
徘徊怀古意,日暮悲风里。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游汉高帝祠》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游览汉高帝祠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古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平桥架荒堑,东上大冈尾。
冈头古木合,有庙荫其底。
摄衣升殿墀,龙瘢俨当位。
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
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
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
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
伊人昔经构,视汉犹视彼。
徘徊怀古意,日暮悲风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汉高帝祠为背景,通过描述祠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座平桥横跨荒凉堑坑,向东上升至大冈尾。这里的平桥和大冈尾是古代祠庙的一种建筑特征,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古老神秘的场景。
接着,描写了冈头上古木葱茏,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感觉,祠庙的阴凉之处。摄衣升殿墀,指的是前来祭祀的人们在登上神殿的台阶之前,整理衣冠,显示庄严肃穆的氛围。龙瘢俨当位,形容神像的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地坐在那个位置上。
接下来的描写,蝙飞画帐喧,鼠啮珠旒坠,揭示出祠庙的荒凉和破败。蝙蝠飞舞在画幔之间,发出嘈杂的声音。鼠啮珠旒,珠旒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装饰物,而被鼠啮咬坏了,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祠庙破败现状的疑问和感叹,不知谁来祀,狼籍樽与簋。祠庙无人祭祀,祭祀器皿散乱无序。这种荒废的景象使人深感遗憾和惋惜。
最后两句,残碑压鳌背,上有太和字,描述了一块残破的碑文压在鳌背之上,碑文上刻有“太和”二字,这是对汉高帝时期的记载。去此数百载,文剥失所次,表达出已过去百余年的时光,文字逐渐剥落,失去了原本的次序和完整性。
最后两句似乎是作者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景仰和对汉代的眷恋。伊人昔经构,视汉犹视彼,伊人指的是游历此地的古往人物,作者将自己与古代人物相提并论,表示自己在怀古之时,仿佛能看到汉代的辉煌。
整首诗通过描绘祠庙的景象和破败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古之情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祠庙的荒凉与破败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摧残,而残碑上的太和字则是对汉代辉煌的回忆。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真实,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加深了读者对祠庙的感知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思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祠庙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伟人和历史的景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沉淀的感慨之情,使读者在怀古之中感悟到了岁月更替、历史的厚重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诰两沉沦。虚悬东岭来时月,难挽西山去后春。试割冰鲈犹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怜赵子同心事,相看题封泪染茵。
此行殊匆匆,天色不肯借。更待海棠晴,满意孤山下。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