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叩我门,动色谈公侯。
权门热於火,富贵可力求。
我性不谐俗,素拙生计谋。
苟求未必得,徒为君子羞。
拂衣起谢客,夷然卧林丘。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有客》
有客叩我门,
动色谈公侯。
权门热於火,
富贵可力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诗人以客人拜访自己为起点,描绘了一幅权贵显赫的场景。客人来访时表现得非常激动,谈论着朝堂上的官员和贵族。权贵之门犹如烈火一般炽热,富贵地位可通过努力而得到。
诗人在描绘这个场景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他的性情与世俗的追求相不协调,他过着简朴而淡泊的生活,不追求权势和财富。他认为虽然人们追求这些,但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而这种追求只会让自己感到羞耻。
最后,诗人拂去衣服,起身向客人道别,然后平静地躺卧在林丘之上。这种态度表现出他的超然和淡泊。诗中的“夷然卧林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自在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权贵场景和自身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纯真本心的坚守,呼唤人们摒弃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和平静。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祥符额赐海会寺,四百年来弹指过。试问竹林桥下路,往还曾见几东坡。
昔趋魏公子,今事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黄沙扬暮霭,黑海起朝氛。独与君携手,行吟看白云。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对月无何添雅致。丛绿花黄偏有异。正是遇重阳,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风来、且休攀视。应共到蓬莱,琼筵上、众仙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