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
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
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后梅。
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
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
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游龙门香山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蔡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彩色的阁楼环绕着香山寺,苍崖隔开了水面。龛中的诸佛像映照出阳光的光芒,水波掀起像雷一样的涟漪。浅绿的草地映衬着初春的景象,香气余留着去年冬天的梅花。背着人们的惊叹,白鹭飞离,而雨雪过后的清风吹来。风带着气息随着衣袖飘动,云雾的光芒也进入了酒杯之中。清幽的游人知道自己不愿离去,欲下山却又徘徊不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蔡襄游览龙门香山寺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宗教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通过对山水、建筑、花草和风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初现的美丽景色,以及宁静祥和的庙宇景象。同时,通过描写白鹭的离去和清风的到来,表达了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生瞬息万变的真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内心情感的表达相结合,赋予了诗词以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赏析:
《游龙门香山寺》以其精致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细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通过描写彩色的阁楼、苍崖隔水、龛中的佛像、水波涟漪等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同时,通过对春草、腊梅、白鹭和清风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万物更迭的主题,以及人生离合、变幻无常的真理。诗中的转折和对比,如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以及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等,给诗词增添了层次和韵味。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清幽山水的喜爱和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人生追求和徘徊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展现了蔡襄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思想情感,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佳作。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百里饱看红{左禾右罢}稏,一杯轻愧黑蜿蜒。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布帆何处定逢春,身是归人又送君。明日隔城回首望,冷花寒叶满秋云。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间。敢言天下事,到手又何难。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抚中良自慨,弱龄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