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游庐山山阳七咏 三峡石桥》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峡波涛饱溯沿,
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
石角参差滟滪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
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
松下相逢问信然。
诗意:
这首诗以游览三峡石桥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三峡波涛滚滚,回溯沿岸的景象,道出桥上雷电交加的壮观景象,使人回忆起往昔的历史记忆。江水的声音仿佛回荡在古代的瞿唐口,石桥的形状参差不齐,水面波浪起伏,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诗人想象中,夜晚应该有猿猴在古老的树木间啼叫,秋叶也已经随着船只归去。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尚未实现游历巴蜀之愿的遗憾,以及在松树下与他人相遇并询问旅行的真实情况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记忆的回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三峡波涛、雷电交加的景象,以及瞿唐口、石角参差等描写,使得整首诗具有生动的形象感。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猿啼古木和秋叶归船,表达了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尚未实现心愿的遗憾和对他人旅行经历的好奇,展示了作者对于探索和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的诗人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关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感慨和深度。
病骨那禁暑,衰年更作愁。有风依旧热,初伏几时秋。瓜果谁新饷,馋涎小忍休。金盆井花水,且看玉双浮。
漫郎西笑费三年,故业新闻腹果然。长尘剧谈抽茧绪,短檠细字缀蚕眠。频惊陆海风波梦,未了京尘粥饭缘。後日重来应访旧,五湖烟浪有渔船。
野迥人来少,天平鸟去长。鱼梁四寸罟,樵市五家浆。谷转留寒雾,霞休罢夕阳。不须教目极,即是到回肠。
篱落能相近,渔樵偶复同。苔封三径绝,溪向数家通。犬吠寒烟里,鸦鸣夕照中。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道吾当年不肯道,渐源中路没商量。先师灵骨今犹在,无用扶锹上法堂。
对代勤民岂外轻,声名今已播边亭。风摇铃阁终晨静,雨锁棠阴满地青。赐表殊功宜冕服,荣分从吏亦缇屏。如公学问留闲郡,东壁何人应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