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石门诗》

凌城走马过花村,朱玩玉盆到石门。
细想张良烧断处,岩前伫立欲销魂。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游石门诗》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凌城走马过花村,
朱玩玉盆到石门。
细想张良烧断处,
岩前伫立欲销魂。

中文译文:
穿越花村,凌城骑马而过,
来到石门,见到朱玩玉盆。
细细思索张良烧断的地方,
站在岩石前,心中油然升起销魂之意。

诗意:
《游石门诗》描绘了诗人穿越花村,来到石门的情景。他在石门前看到一盆精美的朱玩玉器,引发了他对历史传说中张良烧断山上悬崖的思考。诗人在岩石前静立,内心产生了一种销魂的感慨和情绪。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游历经历和内心感受。首句“凌城走马过花村”展现了诗人穿越花村的景象,行进之势如同凌空飞驰。接着,诗人来到石门,看到一盆朱玩玉器,这一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艳丽色彩。然而,诗人并不止步于此,他细细思索张良烧断山上悬崖的地方,这是对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回忆和思考。最后两句“岩前伫立欲销魂”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一壮丽景观和历史传说时内心的震撼和感叹,情感之浓烈可见一斑。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诗人的游历场景和内心情感,通过对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再现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壮丽景观的感叹。它将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蒙斋》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 《静晖楼晓坐》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 《咏怀十首》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 《戏靠安岩呈双溪大师》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 《水调歌头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 《再用前韵一首》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