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野归来天欲雨,云边玉女屡投壶。
薄收仅足了冬输,晚觉明农胜业儒。
稍喜尘清如□峒,更祈田熟似苏湖。
小船杨柳阴中泊,大斗杏花深处沽。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又四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游野归来天欲雨,
云边玉女屡投壶。
薄收仅足了冬输,
晚觉明农胜业儒。
稍喜尘清如□峒,
更祈田熟似苏湖。
小船杨柳阴中泊,
大斗杏花深处沽。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农耕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农业丰收和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耕劳动的赞美。下面对诗的内容进行赏析:
首句“游野归来天欲雨”,描绘了作者在外游玩后归来时天空阴云密布,预示着即将下雨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凉爽的感觉。
第二句“云边玉女屡投壶”,描绘了云中出现了一个玉女,她手持壶,不断地向下投掷。这里的“玉女投壶”是一种传说中的景象,代表着天上的美景。
接着,诗人写道“薄收仅足了冬输”,表达了对农业收成的喜悦。农民们勤劳努力,收获虽然不多,但恰好足够度过冬天。
诗的下半部分,“晚觉明农胜业儒”,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智慧和努力的赞美。他们虽然没有文人士大夫的学问,但在农耕生活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努力同样值得赞叹。
接下来,“稍喜尘清如□峒”,描绘了作者喜欢环境清幽的山岭景色。这里的“□峒”是一个模糊的地名,可能指代山的名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最后两句“更祈田熟似苏湖,小船杨柳阴中泊,大斗杏花深处沽”,描绘了作者向苏州的湖泊和农田祈求丰收的景象。小船停泊在杨柳的阴影下,大斗里盛放着盛开的杏花,这些都是对苏州农田和自然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农业丰收和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赞美了农民的智慧和努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中营造出一种恬静、美好的田园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子晋吹笙未是仙,阿丕横槊少金篇。小吟春著梅梢句,一日东风四海传。
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清狂畴昔有三藁,警策即今无一联。汝辈未宜轻宿士,此翁犹及见先贤。丁宁稚子收残草,他日笺家要谱年。
文德洽隆平,蓬山蠹简盈。汉金方尽购,秦石谅难程。稽古承先志,宣猷聚世英。刊修百家备,紬绎十年成。休汰当冬日,多欢奉相衡。岂期颁睿藻,何以报兹荣。
五色何年补穴寥,百弓无地驾琼瑶。老龙千尺卧寒玉,雌儿半空横彩绡。天路行看星象逼,江涛怒息水悄嚣。骑鲸便欲超银汉,直钱台阶挹斗杓。
曾向高安见大愚,迢迢一路彻天衢。而今到处无些事,困睡饥餐得自如。
庐山真面何难识,扬子江边一岭奇。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行游险处防盲目,向导堪称指路碑。五老峰前庄稼好,今年跃进不须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