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欹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游泰山四首 初入南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来济南,已有好些年未曾外出。不知西城之外,是否有一条通往石壁的路。一开始沿着涧谷行进,山峦逐渐远去。青翠的屏风互相展开,农民们随处倚靠着耕耘。云雾散开,山坡上的房舍时隐时现。当地人称这条路为川路,而这种感慨只有行旅者才能体会到。长期旅行使我充满了思念,却突然迷失了方向。我来到了嘉陵千壑之底,曲曲折折的栈道无数次地弯曲。峭壁连绵,征夫们时隐时现。行李虽然沉重,但这幽深的景色也同样具有剧烈的吸引力。坐在斗室旁边,我被尘土所困扰。不知何时能够找到坡陀的道路,长啸一声,整理好轻盈的步伐。
这首诗以游历泰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初次来到南山的感受和心境。诗人表示自己多年未曾外出,对于西城之外的路途一无所知,但他勇敢地踏上了行程,一路上欣赏着涧谷、峰峦和翠屏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山川风景和征夫生活,展现了旅行的艰辛和辽阔。虽然行李沉重,但诗人并不畏惧,他希望能够找到通往坡陀的道路,自由地行走于山川之间。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川景色和旅行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自由行走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积极向前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行景色和心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遥夜新霜凋碧槐,三更寒月满堂阶。美人化作秋风去,只有清魂梦里来。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非取金华能占对,但令东观与观书。汗颜莫称英髦选,冷眼终输山泽居。自昔与君忧世切,只今何策塞侵渔。
秋晚霜初肃,江寒雾未收。西风吹老白苹洲。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_。簪花莫怪老人羞。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