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又五言》是一首宋代苏颂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
诗词中的"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思考的状态。"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法则和真理,"卷门常静"则意味着心灵的静谧。"心间眼倦开"则是指内心的眼睛疲倦地打开,表明诗人希望能够洞察世间的变化和真相。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传达了一种喜悦和欢迎的心情。宾榻的扫除意味着客人的到来,而"使车来"则表示为了表示喜悦而派遣车辆迎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描绘了世事的瞬息万变和时光的流逝。"浮云过"意味着世间的事物如云彩般飘忽不定,而"时光暮雪催"则比喻岁月像傍晚的雪一样匆匆而过。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放怀何所係"意味着不再困扰于世事,不再受制于束缚,而"卒岁自游哉"则表示在岁月的流转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这首诗词通过对宇宙、心灵、喜悦、变化和自由的描绘,展示了苏颂豁达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世间万象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觉,让读者得到一份思考和启发。
东错侯,自言安,仙华玉寿浮云端。绣窗锦幔飘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贤。侍七贤,奏笙歌。笙歌逸响哀怨多。苑中花木费绮罗。我欲逾城城有围,原作双黄鹤,栖瑶池。栖瑶池,辟尘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头江上龙驹走,三月松紧风吊杨柳。
姮娥伴侣,降人世,天与长生仙箓。五色云开浮瑞霭,中有西真眉目。贤德家风,艳容天赋,占尽人间福。长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开宴香蔼华堂,金杯休诉,好醉蟠桃熟。子子孙孙同上寿,有个人人同祝。两鬓春风,一钗香雾,长与瑶池绿。更祈眉寿,愿如南山松竹。
逝矣斑骓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小桥报有人痴立,泪泼春帘一饼茶。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若似后儒穿凿说,占人字字总堪疑。
十年落泊竟何成,人事纷纷几废兴。今日扁舟淮上去,青山似与客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