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藤秀木绕空庭,叠石层峦拥画屏。
混沌凿开幽窍远,巨灵分破两峰青。
云藏野色春长在,风入衣襟酒易醒。
采玉遗踪无处问,拟投簪绂学仙经。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游玉华洞》是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玉华洞景象。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苍藤秀木绕空庭,
叠石层峦拥画屏。
混沌凿开幽窍远,
巨灵分破两峰青。
云藏野色春长在,
风入衣襟酒易醒。
采玉遗踪无处问,
拟投簪绂学仙经。
译文:
绿意葱茏的苍藤缠绕在空旷的庭院里,
层峦叠石形成美丽的画屏风景。
混沌的力量开拓了遥远的洞窟,
巨灵分开了两座青山。
云彩隐藏着野外的春色永远存在,
微风拂入衣襟,酒意易醒。
寻找采玉的足迹已无处可问,
只能模仿仙经,打算踏上仙人的道路。
诗意:
《游玉华洞》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玉华洞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将苍藤蔓延、层峦叠石的景色与洞窟中的混沌力量相结合,展现了洞窟的壮丽和神秘。诗中还暗含了追求仙人境界的意向,通过云彩藏匿的春色和微风的吹拂,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生活和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具象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宛如仙境般的玉华洞。苍藤秀木、叠石层峦构成了幽静而美丽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混沌凿开幽窍,巨灵分破两峰,展示了洞窟的壮丽和神秘之处。诗中云彩藏匿野外的春色,微风拂入衣襟,给人带来一种恍若置身于仙境中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玉华洞的景象,表达了对仙人境界的向往。采玉遗踪已无处可问,诗人决意模仿仙经,学习仙人的修行之道,希望能够踏上仙人的境界。整首诗词以玉华洞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于美、神秘和超越现实的追求。
《游玉华洞》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展现了杨时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仙境之美的向往。
至人本天游,上古惟野处。如何种菊者,亦胜封千户。万锺且唾去,况复问阿堵。先生东陵侯,成败久目睹。几程上金台,一节绾铜虎。肯从赤松游,餐芝擘麟脯。温故穷丹铅,投閒弃圭组。自是横江鲸,终然辞网罟。独醒笑众醉,此举冠千古。二疏三高后,欲数指难偻。毋烦北山移,猿鹤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笔开九筵,维古之倣。皇皇大神,来顾来享。庶们交修,百辟时相。微诚自中,交际天壤。
羽未禽时胆屡寒,羽禽不得一朝闲。卯金四百年天下,却在双娥一笑间。
江路木犀天。梨枣吹风树树悬。只道荔枝无驿使,依然。赢得骊珠万颗传。香露滴芳鲜。并蒂连枝照绮筵。惊走梧桐双睡鹊,腰底黄金作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