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旧雄胜,荒台今是非。
平川留宿潦,萧寺掩斜晖。
木落秋声急,天高雁影微。
凄凉无处问,骑马踏堤归。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游章华台》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国昔日辉煌的胜迹,如今已经荒废。平原上留宿的是一片荒凉景象,萧寺的斜晖渐渐隐去。秋天的树木落叶萧瑟,秋声急促,天空高远,雁影微弱。这凄凉之景无处寻问,我骑马踏上堤岸归家。
诗意:
《游章华台》以楚国的昔日辉煌和如今的荒凉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平原上荒废的景象、萧寺斜晖的消逝、秋天的凄凉和骑马踏堤的归家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赏析:
《游章华台》以写景的手法表现了楚国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荒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国沧桑变迁的思考。
首句“楚国旧雄胜,荒台今是非”,揭示了楚国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荒凉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接着诗人描述了平原上的荒凉景象和萧寺斜晖的消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木落秋声急,天高雁影微”,通过秋天树木落叶的萧瑟声和天空中雁影的微弱,诗人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些景象和声音,与楚国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两句“凄凉无处问,骑马踏堤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凄凉无处问,意味着无法寻求答案,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只能默默放在心底。骑马踏堤归,是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表达,表现了对家园的眷恋和思乡之情。
《游章华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国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历史和家国的深情厚意。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又从邻舍家,来折主人花。游处当年似,悲伤老去加。兴长歌易放,情密语无哗。归路生残月,春风醉袂斜。
夜饮空斋冷,移归近竹炉。酒新今晚醡,烛短昨霄余。紫蔗棣来大,黄柑蜜不如。醉中得五字,索笔不能书。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半世辛勤守黄卷,白头容易过青春。枕前亦觉春晴否,试问东邻晚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