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由真隐至枕峰寺》

野外初凉冷,征衫亦未重。
檀栾溪上竹,勃窣道边榕。
秋意撩人切,岚光泼眼浓。
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

作者介绍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由真隐至枕峰寺》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真隐寺到枕峰寺的旅途景色和情感体验。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高峰和寺庙的回忆和追忆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野外初秋的凉意、行军途中的竹林和榕树,并描述了秋天的意境和山间的云雾,以及对天竺寺和高峰的向往和怀念,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寺庙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练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秋天山间的景色。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野外初凉冷”,“秋意撩人切”,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刺骨。通过描绘竹林和榕树,诗人创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溪流之旁,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诗中的“岚光泼眼浓”一句,通过描绘山间的云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意象,给整个诗篇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动和震撼,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交融和相互影响。

诗的最后两句“更寻天竺寺,却忆此高峰”,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峰的怀念和回忆,以及对天竺寺的向往。这里的“高峰”可以理解为具体的山峰,也可以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和卓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高峰和寺庙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旅途中的美好回忆的回忆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展示了喻良能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给读者留下了一幅山水交融、心境悠远的美好画面。

  • 《西斋秋晚》

    霜华零暮节,日气淡长穹。池减无留潦,林寒少罢风。蟲鸣星杼促,蝉起露緌空。隐几无纷虑,窥园嗜晚菘。

  •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

    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世间总有浮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

  • 《和李民载梅花二首》

    褐衣怀玉未全贫,况有梅花作好春。丽句与花相映发,总输天上谪仙人。

  • 《过崔驸马山池》

    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锦石称贞女,青松学大夫。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 《木阑花慢 春日游晋祠(石刻,至元壬午 雨》

    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 《鲁墟舟中作》

    春浦南来元不到,画桡偶复入鸥群。人家远火林间见,船底微波枕上闻。山口正衔初出月,渡头未散欲归云。锦囊诗草新寥落,得句犹堪寄一欣。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