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京口水云闲,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金山。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与公京口水云闲,
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
何时照我宿金山。
中文译文:
与友人在京口水云之间闲逛,
询问月亮何时再次照亮我的归途。
我偶然相遇,再次询问月亮,
何时能照亮我在金山的住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归途的期盼。
首句“与公京口水云闲”,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京口水云之间闲逛的场景。京口是指扬州,水云指的是扬州地区的美景。诗人与友人一起游玩,享受着闲适自在的时光。
第二句“问月何时照我还”,诗人向明月询问何时能再次照亮自己的归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月亮常被视为思念的象征,诗人希望月亮能照亮他回家的路途,让他能早日与友人再聚。
第三句“邂逅我还还问月”,表达了诗人偶然再次相遇友人时的欢喜心情,并再次向月亮询问何时能照亮他的归途。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希望月亮能早日带来友人的消息。
最后一句“何时照我宿金山”,诗人表达了对归家的期盼。金山指的是诗人在扬州的住所,诗人希望月亮能早日照亮他回到金山的路途,与友人团聚。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渴望。诗人运用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对比,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诗中的反复询问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而又深沉的感受。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