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江湖乐,信无朝市求。
扁舟载妻子,没齿是春秋。
见客如成愕,问鱼多掉头。
严陵疑可亚,范蠡岂其流。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渔父》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他享受江湖自由乐趣的心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父
自得江湖乐,信无朝市求。
扁舟载妻子,没齿是春秋。
见客如成愕,问鱼多掉头。
严陵疑可亚,范蠡岂其流。
译文:
渔父自在地享受着江湖的乐趣,他无需追求名利。
他驾着小船载着妻子,经历了无数春与秋。
对待客人,他表现得像是陌生人,只关心鱼儿的数量。
严陵也可能怀疑他的身份,但他并不像范蠡那样追逐权势。
诗意和赏析:
《渔父》这首诗词以渔父为主角,通过描绘他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诗中渔父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他完全沉浸在江湖之中,不追求朝市的繁华和功名利禄。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渔父以一种宁静、平和的方式过着自己的生活。
其次,诗中提到渔父携妻同舟,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这里的“没齿是春秋”意味着他与妻子共同经历了许多春天和秋天,一起走过了漫长的时光,展现了他们坚固的婚姻和彼此的依赖。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渔父对待客人的态度。他对陌生客人保持着警惕,似乎并不乐意与他们交往,更关心的是捕鱼的情况。这种态度再次凸显了渔父对自由的追求,他对名利和权势并不感兴趣。
最后两句提到了严陵和范蠡,这是与渔父形成对比的两个历史人物。严陵是楚国公子,范蠡是越国贤臣,他们都是追求权势和地位的代表。诗中提到严陵怀疑渔父是否可亚,范蠡则被排除在渔父的行列之外。这进一步突出了渔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渔父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渔父这一形象象征了人们对于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所传递的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内心自由与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