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年八十三,怕寒浑未试春衫。
尚存晋宋间人意,折得南枝带雪簪。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馀寒》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子今年八十三,
怕寒浑未试春衫。
尚存晋宋间人意,
折得南枝带雪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他依然担心寒冷,尚未穿上春装。诗人通过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思考。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去人们情感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老子(不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而是指老人)的形象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句“老子今年八十三”,直接点明了诗人描绘的主角是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这句话简洁明了,突出了老人的年龄和生命经历。接着,“怕寒浑未试春衫”,表达了老人对寒冷的忧虑,暗示了他对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这种对寒冷的忌惮,也可以理解为对世俗冷漠和无情的隐喻。
第三句“尚存晋宋间人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念和对过去人们情感的怀念。晋宋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里指的是晋朝和宋朝之间的时代。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珍视,暗示了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和失落。
最后一句“折得南枝带雪簪”,通过描写南枝带雪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南枝带雪簪是一种寓意美好的象征,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岁月中美好回忆的追寻和怀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历史更迭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的消逝和对过去的情感的思念。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鸟从井口出,人自洛阳过。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
撒手到家人不识,明朝更不分南北。逢场作戏弄孔魂,反指牛儿是弥勒。
袁弟豁达人,陈兄胸默士。平生少附丽,颇与同忧喜。迩来怪事发,谈笑不可拟。一为脱渊鱼,一为坠柯蚁。吁嗟其奈何。天运固如此。
倒尊掷帽愧新诗,后日欢游亦可追。自是东风多逸兴,不关南郡出游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