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作者介绍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歷仕州县二十年始爲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爲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爲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爲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着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爲《彭城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聚珍版,聚珍版原书卷一一、一六有残缺)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七卷。

作品评述

雨后池上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
1、池上:池塘。
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3、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
5、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
7、更作:化作。
8、荷心:荷花。

雨后池上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雨后池上赏析二

  诗的第一句,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

  第二句,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至于“照”,则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详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另外,从意境的创造上来说,它还有这样的作用:随着“照”字而出现的池面上的“檐楹”的倒影,无疑扩大了“雨后池上”的空间范围,因为“檐楹”自然是在池面之外的。当然,这里对池岸上的檐楹的描写是虚写。可是,这一笔虚写却为下面的池面之外的另一景物——垂杨的实写作了铺垫,使它的出现不显突兀,且使“雨后池上”这一标题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池面之上,而是包括池岸之上了。

  以上二句,是对雨后的池上静景的描绘,用语质朴自然,结构绵密。

  三四两句,描绘的是一时平静之后的动景。“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它使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风吹树摇、积雨落入荷心,其实这正是不久前的“一雨”的余响。诗人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管诗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他从现实自然的景观出发,客观上却反映了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静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静则是永恒的。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这首诗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最大的既不是诗人对雨后池上的自然物色彩的描写,也不是在于诗对自然物的形态(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而是在于诗对自然景物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这二者相互转换的关系上,人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它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正是这种美,使人们感到自然界的亲切,又正是这种亲切感,使物境和人们的心境和谐起来,交融起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 《再用前韵》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 《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

    雨近黄梅动浃旬,舟回顾渚斗茶新。问郎紫笋谁家焙,莫是前溪读曲人。

  • 《题永睦县高斋》

    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苹末挹雄风。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休转蓬。

  • 《蓦山溪(寿种春翁)》

    亭兰风蕙,昨日山阴曲。又过五峰来,听华堂、管弦丝竹。今年风物,著意庆生朝,□鹤舞,黑猿吟,花下眠青鹿。九龄五福,盛事人皆祝。谁识种春翁,等浮云、飞蟊过目。上方渴士,忠节起闻孙,金坡近,玉堂深,莫羡春田绿。

  • 《约诸公再游龙湫》

    昨暮与君上龙湫,天久不雨无湍流。啸呼拊掌唤不应,怅望颇亦令人愁。夜来雷鼓惊龙起,溪声已觉乱人耳。莫辞重访尊者居,坐看倒翻三峡水。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