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何处有崔庐,委曲此君为我模。
草梦枕仙幽意在,烛奴灯婢故情疏。
偶人飘荡泥何恨,居士神通木谩书。
叶可作冠聊复尔,恨为如意亦何如。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流何处有崔庐,
委曲此君为我模。
草梦枕仙幽意在,
烛奴灯婢故情疏。
偶人飘荡泥何恨,
居士神通木谩书。
叶可作冠聊复尔,
恨为如意亦何如。
中文译文:
风流的地方有谁能与崔庐相比,
只有这位君子委曲求全地成为我的楷模。
在草梦中,我枕着仙子,幽深的情意在其中,
但是烛奴和灯婢却疏远了我们的感情。
偶然的人生漂泊在泥泞之中,有何遗憾呢,
而居士们却以他们的神通来书写虚幻的境界。
叶子可以做成冠冕,但这又有何用呢,
即使如意实现了,又能如何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说之对于风流情调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了崔庐,崔庐是一个传世佳话中的美男子,被视为风流倜傥的代表。晁说之以崔庐为比喻,表达了对于风流之地的向往和对于风流人物的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草梦和仙子,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幻想和超凡境界的追求。然而,烛奴和灯婢的出现却疏远了诗人与仙子之间的感情,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隔阂和无法逾越的界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是偶然的,充满了泥泞和不确定性,但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相比之下,居士们以他们的神通来书写虚幻的境界,暗示了他们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思考。叶子可以做成冠冕,但这样的荣耀又有何用呢?即使如意实现了,又能如何呢?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暗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风流情调、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的描绘,表达了晁说之对于人生意义和内心追求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现实与理想、功名与内心满足之间的矛盾和思考。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今朝风物甚美,明日阴晴未知。夕阳无回照理,落花有上天时。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一字呕心出,十篇随手书。天成新句熟,月煅古人疎。长铩非君敌,区区恃棘锄。
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风吹白日漫山去,老却郎时懊杀人。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