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芳菲看欲暮。
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
笙歌举。
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
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
随风去。
穿帘透幕寻朱户。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渔家傲》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欧阳修。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三月芳菲看欲暮,
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
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
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
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家的傲慢和对春光的追求。诗人欧阳修以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赏析:
首句“三月芳菲看欲暮”展示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花朵开始凋谢,春天的美景即将消失。接着,“胭脂泪洒梨花雨”,表现了女子的伤感和眼泪,使得春天的美景更显凄美。
第二句“宝马绣轩南陌路”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场景,宝马车驶过南边的道路,暗示了春天的盛景和喧闹。
第三句“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描述了人们在春天外出游玩的欢乐场景,笙歌声中,人们踏青赏花,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接下来的两句“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间的无奈。诗人渴望将春天留住,但春天却不会停留,东皇(指太阳)也不会因为美丽的春容而停顿。
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柳絮一样轻盈,随风而去,穿过窗帘找到红色的家门。这里的“朱户”可能是指欧阳修自己的家门,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逝去春光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消逝的思考和反思。诗词中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战艺升环水,论诗得异闻。窥园仍旧隐,下马忽新坟。白社真投分,青灯忆离群。有书无子读,此事最怜君。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客来草草治杯盘,道与家人勿惮烦。但要陶泓毛颍在,未为无以遗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