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啼红腰束素
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
空怨慕
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
池中短棹惊微雨
水泛落英何处去
人不语
东流到了无停住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晏殊创作的《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粉面啼红腰束素,
当年拾翠曾相遇。
密意深情谁与诉,
空怨慕西池夜夜。
风兼露池上夕阳,
笼碧树池中短棹。
惊微雨水泛落英,
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爱情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心爱的人相遇的时光,回想起彼此间的深情密意,却无人能够倾诉。他在每个夜晚都怀念着西池,这里的风和露,夕阳和碧树,以及池中的短棹,都使他感到心神荡漾。他被微弱的雨水所惊动,雨水泛起了漂浮的花瓣。他不知道这些思念会去向何方,没有人说出来,它们只是像东流一样无尽地流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渔家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使用了细腻而富有意象的描写手法,将过去的爱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粉面啼红、腰束素等描绘了渔家女子的美丽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她的眷恋。西池、夜夜风、露、夕阳、碧树等自然元素则增强了诗词的情感氛围。整首诗词以东流到了无停住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爱情的无奈和无法挽留的感叹。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美和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留恋。这首诗词在描绘细腻的同时,也给人以深思,使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和真挚情感的流露。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