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墙头花几树。
落花片片和惊絮。
墙外有楼花有主。
寻花去。
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
行人只得偷回顾。
肠断楼南金锁户。
天欲暮。
流莺飞到秋千处。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渔家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红粉墙头花几树。
落花片片和惊絮。
墙外有楼花有主。
寻花去。
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
行人只得偷回顾。
肠断楼南金锁户。
天欲暮。
流莺飞到秋千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家的景象,以及墙头的花朵和墙外楼阁中的一对情侣。诗人在墙外看到了这对情侣秋千摇摆的情景,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的场景。首两句描述了墙头的花朵飘落,和花瓣一起飞舞的鸟群,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描写了墙外有楼阁和一对情侣在秋千上嬉戏的情景。诗人通过隔墙遥望,表达了对这对情侣的羡慕和向往,墙外的景色似乎更加美好,也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感伤。
诗中的"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等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花朵的飘零,营造出一种富有生动感的画面。"隔墙遥见秋千侣"以及后面的描写,通过墙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和美好情感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以诗人的视角和情感为中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墙内墙外的景象进行对照,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艺术效果。
总体而言,《渔家傲》这首诗以清新细腻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独特感悟。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一别于今又五年,关河风雨梦相牵。羡君老有惊人术,愧我贫无使鬼钱。淮雁南来斜作字,楚江东下直如弦。子云罢献《长杨赋》,头白归来草《太玄》。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
香罢宵薰,花孤昼赏。粉墙一丈愁千丈。多情春梦苦抛人,寻郎夜夜离罗幌。好句刊心,佳期束想。甫愁春到还愁往。消魂细柳一时垂,断肠
聚远楼头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
予从江南来,见子东浦榛。问子何不治,子兄游洛濒。子素乐文字,而复养慈亲。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缙绅。今也与吾肩,行立笑语频。未经鬓发改,喜预班缀新。思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往谒持约史,文辞媿彬彬。谓将一乘粟,欲敌千箱囷。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况复周孔教,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