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膝非无地,安心即是家。
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
无客同持酒,呼僧共煮茶。
夜寒烧木佛,谁是老丹霞。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寓江陵能仁僧舍二首》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容膝非无地,安心即是家。
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
无客同持酒,呼僧共煮茶。
夜寒烧木佛,谁是老丹霞。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王炎寓居江陵的能仁僧舍的生活情景。诗人表达了在这个僧舍,即使没有宽敞的地方也能心安理得,因为内心的宁静和安适才是真正的家。他烧香时就会翻动香炉上的贝叶,用水来养梅花。没有客人时,他和僧人一起品茶,共同煮制,而不是招待客人。在寒冷的夜晚,他烧木佛取暖,思索着谁才是真正的仙人或者道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王炎在僧舍中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诗中并没有华丽的修辞和华美的词藻,而是以朴实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和家的理解。容膝非无地,安心即是家,表达了诗人对于家的定义,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是真正的归属感。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等描写细节,展示了诗人在僧舍中的日常生活,简朴而富有意趣。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夜寒烧木佛、谁是老丹霞的形象描写,以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真正的仙人或者道家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追求超脱尘世的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朴实的描写和内心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思考。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宁静与满足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崇尚自然、追求清静的精神风貌。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