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病非三最,为氓乏一廛。
何言罗爵尉,时驻舄凫仙。
华辙交深巷,馀香袭故氈。
猪肝难设具,应作闵生憐。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寓居寰内宰邑者数见存访因成谢》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寰内宰邑者数见存访,因成谢病非三最,对于为氓乏一廛。谁能言罗爵尉,时常驻居舄凫仙。华丽的轨迹交汇于深巷,余香弥漫在古老的毡席上。虽然猪肝难以摆设庄重的器皿,但应当以闵生的同情心来对待。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寓居宰邑的心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了谢病、为民贫困等问题,通过描绘宰邑中的种种困境和不公,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词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内涵。诗人没有直接揭示问题,而是通过隐喻和借喻的手法,将现实中的困境和不公转化为诗意。诗中的“寰内宰邑者”指代的是统治者和官员,他们在宰治城邑的过程中,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景象,对于人民的苦难和困境却视而不见。诗人以“谢病非三最”、“为氓乏一廛”等形象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贫困现象。在对现实的描绘中,诗人融入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对那些关心他人、同情他人的人的赞美和敬仰。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隐喻,诗人在古朴的诗词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和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描绘社会中的不公和贫困现象,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它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一面,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他人,追求公正与善良。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