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夜半阴云黑,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车輈。
昔听此言未能信,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愿令驱逐出九州。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黍体》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都城夜半阴云黑,
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
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
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
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
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
抽人之筋系车輈。
昔听此言未能信,
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
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
愿令驱逐出九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都城御桥南夜间听到妖鸟的鸣叫,以及在此过程中思考了一些人们所忽视的社会问题。作者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楚地有一种妖鸟,它身体上有九个多余的头颅,象征着社会上的附庸和累赘。
诗中提到了一些隐晦的场景和象征,如月光下的乡村巷陌、低语细语以及孩童和妇女的举动,暗示了社会中普通人在面对问题时的被动和无力,以及他们对邪恶的回避和逃避。
作者质问楚地的人们为何苦受这种状况,得到的回答是鬼车载着鬼魂在城乡间游荡,甚至有人被抽取筋骨来为鬼车牵引。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作者却无法验证,无法上天寻求答案。
最后,作者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进步,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希望上帝能够通过风来驱逐这些邪恶的存在,使社会恢复净土。
赏析:
这首诗以妖鸟的形象隐喻社会中的附庸和累赘,通过揭示普通人面对邪恶和不公时的无力和回避,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批判。诗中运用了许多隐喻和象征的手法,给人以一种幻化和神秘的感觉。
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邪恶现象的关注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呼喊,呼唤社会的进步和改变。整首诗在描绘社会阴暗面的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这首诗词内容深邃,语言华丽,通过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社会现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不仅展示了梅尧臣的才华,还提供了对宋代社会的一种观察和反思。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又从邻舍家,来折主人花。游处当年似,悲伤老去加。兴长歌易放,情密语无哗。归路生残月,春风醉袂斜。
夜饮空斋冷,移归近竹炉。酒新今晚醡,烛短昨霄余。紫蔗棣来大,黄柑蜜不如。醉中得五字,索笔不能书。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半世辛勤守黄卷,白头容易过青春。枕前亦觉春晴否,试问东邻晚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