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南北烟波阔。
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玉楼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西湖的美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流逝岁月的惆怅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玉楼春》
西湖南北烟波阔,
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
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
惆怅画桥风与月。
诗词中,作者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西湖南北广阔的水波景色。微风吹过,丝簧弦声隐约传来,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诗中描写了舞女舞蹈时绿色的裙带随舞飘荡的景象,以及喝酒后红润的腮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舞会的现场,感受到了那种热闹和欢愉的氛围。
接下来,诗词转折出现了对美景的沉思。作者用“杯深不觉琉璃滑”形容喝酒的醉意,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已经沉迷其中。他贪恋花魁的美丽,盼望能够再次欣赏到六么花十八的美景。然而,明天一到,车马即将各奔西东,美好的时光也将过去。最后两句“惆怅画桥风与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景离去的惋惜之情。画桥、风和月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温馨的时光,在离别之际,使人不禁感到无限的惆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和流连其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