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颜日、向瑶阶,得俊饮、散蓬壶。
绣鞍纵骄马,故坠鞭柳径,缓辔花衢。
斗帐兰釭曲,曾是振、声名上都。
醉倒旗亭,更深未归,笑倩人扶。
光阴到今二纪,算难寻前好,懒访仙居。
近来似闻道,向雾关云洞,自乐清虚。
月帔与星冠,不念我、华颠皓须。
纵教重有相逢,似得旧时无。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诗词《玉楼宴》是宋代晁端礼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楼宴》
纪念红颜的日子,来到瑶台阶前,
品尝美酒,散发芬芳的蓬壶。
华丽的鞍上骑着高傲的马匹,
曾经在柳径上失去了鞭子,缓缓地行走在花街上。
斗帐上挂着香气袭人的蜡烛,
曾经在都城中享有盛名。
醉倒在旗亭里,更加深入不归,
笑容灿烂,有人扶起。
时光流逝到如今已有二十年,
难以找到当初的美好,懒得去寻找仙居。
近来仿佛听说了一条道路,
通向迷雾关和云洞,自我欢喜于清幽的虚空。
月亮的帔子和星星的冠冕,
不再念及我,华颠皓须。
即使重逢,也似乎回到了旧时无忧的岁月。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玉楼宴的情景,以及主人公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清幽的向往之情。诗中以华丽的描写展现了宴会场景的繁华和盛况,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抒发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认为回到过去的美好已经变得困难,但他对清幽和超脱的向往依然存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无关和被遗忘的态度,即使有可能再次相逢,也无法回到过去无忧的时光。
整首诗词以华丽的描写和意境交融,通过对宴会和对过去的回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比,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词在形式上优美流畅,情感上深沉而含蓄,传递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追求清幽的深刻思考。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