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推挤不去已三年,
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
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
处士风流水石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
数诗狂语不须删。
路转山腰足未移,
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
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
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
莫遣儿曹取次知。
诗词中文译文:
推挤不去已三年,
拥挤的烦扰持续了三年,
鱼鸟依然笑我顽。
鱼和鸟儿仍然嘲笑我的固执。
人未放归江北路,
我仍未能回到江北的路上,
天教看尽浙西山。
命运安排我去看遍浙西的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
高官清廉的形象之后,
处士风流水石间。
在隐士的风雅和自然之间。
一笑相逢那易得,
一个微笑的相遇并不容易,
数诗狂语不须删。
大胆的诗篇和狂言不需要删减。
路转山腰足未移,
路转弯山腰,脚步未曾移动,
水清石瘦便能奇。
水清如镜,石头苗条便显得奇特。
白云自占东西岭,
白云自己占据东西岭,
明月谁分上下池。
明亮的月光谁来分辨上下的水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
黑色的高粱和黄色的稻米初熟之后,
朱柑绿橘半甜时。
红色的柑子和绿色的橘子半甜的时候。
人生此乐须天付,
人生的乐趣需要天命赐予,
莫遣儿曹取次知。
不要让子弟们依次取代而略知其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览西菩提寺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的困扰和对自然的赞美。
第一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对比自己的境遇,苏轼抱怨已经受到了三年的推挤和困扰,但鱼鸟却依然自在,嘲笑他的执着。他渴望回到江北,但命运却安排他游览浙西的山。这里融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抉择的思考。
第二首诗则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苏轼以尚书(高官)身份为切入点,表达了清廉的品质和隐士的风雅。他认为真正的相遇不容易,而真诚的诗篇和言语不需要删减。他描述了路转弯山腰的景象,以及水清石瘦的奇特之处。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描绘白云和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以及人们对上下之分的无谓争论。最后,他用农作物的成熟来比喻人生的乐趣,强调人生的乐趣需要天命的安排,不应被子弟们依次取代而浅尝辄止。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思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描绘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表达了对困扰和推挤的不满,同时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乐趣的赞美,呼吁人们珍惜和享受当下的美好。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以及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意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才华和洞察力。
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病里仍愁四十过,学书学剑两蹉跎。白翻野饭炊粳稻,绿染秋衣制芰荷。远道西风吹客鬓,空江暮雨湿渔蓑。村醪急办青钱买,儿女灯前且笑歌。
吾师师子儿,而复貌瑰奇。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谩有参寻意,因循到乱时。跳踯诸峰险,回翔万里空。争将金锁锁,那把玉笼笼。印缺香崩火,窗疏蝎吃风。永怀今已矣,吟坐雪濛濛。
一代词章世共珍,文成九锡句尤新。石麟本是梁家瑞,不瑞梁家却瑞陈。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草木藏春柳报先,谁将苍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无价,陌上三农庆有年。玉糁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麦连天。阴阳燮理非吾事,新岁调和岂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