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如明月家家到。
无处无清照。
一帆秋色共云遥。
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
古汴东流水。
宋王台畔楚宫西。
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恩情像明亮的月光,家家户户都感受到。
无处不被清辉照耀。
一帆秋色与浩渺的云彩共同漂泊。
目光无法洞察人的远近,只是停留在上江桥。
愿你的书信像一对游动的鲤鱼,到我这里来。
古老的汴河东流的水,
宋王台旁边是楚国宫殿的西侧。
这正是愉快的节日心情回家的路上,靠近沙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虞美人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景和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中作者以明月的光辉来比喻恩情的洒落,表达了恩爱之情普及万家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表达了恩情的广泛普及,无处不被人们感受到,犹如明亮的月光普照大地。这里的恩情可以理解为家庭之爱、友情或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接下来的两句“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舟行在遥远的云彩中的情景。诗中的“眼力不知人远”表达了作者目光无法穿透云雾,无法看清舟上的人物,只能停留在上江桥。
最后两句“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作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朋友的书信能像游动的鲤鱼一样到达自己的身边。描写古老的汴河和宋王台、楚宫的场景,展示了历史的痕迹和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则表达了欢乐的节日心情和回家的路上的愉悦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恩情普及万家、对友谊和思念的表达。同时,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述,也融入了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整巾千嶂耸,曳履百泉鸣。
夙昔青云上,谁令鬓发苍。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牢落山林久,间关道路长。西风足清啸,几日上瞿唐。
深深着色浅浮神,恍惚麻姑旧日真。似尔衒娇宁有敌,如侬钟爱恐无人。条风吹破当三月,谷雨过来又一尘。如此名花如此景,可容孤负玉缸春。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淡日泊在扶桑边,四山浮云来蔽天。本是阳和变杀气,发出燥土如云烟。吾皇神圣来赫怒,诸公饱饭日晏然。去年五月南海翻,九月三边烽火连。旅人潦倒衰暮年,有怀明主徒拳拳。袖中常怀书一编,不得上陈徒自怜。有时问天天不语,仰天大笑龙楼前。不如回去长安市上酒家眠,明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