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与潘仲达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阳牡丹花,
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
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
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
更复美葵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牡丹花的画面。牡丹花在淮阳地区盛开,虽然不及京洛地区的牡丹花多,但其中一枝姚黄色的牡丹花开放,它的艳丽之气几乎超过了其他花朵。这朵牡丹花高傲地独立于众多花朵之上,宛如朝霞中的明珠。然而,谁能想到当这朵花渐渐老去时,它的美丽将超过葵藿等其他花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牡丹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贵、傲然和美丽的形象。诗中的牡丹花虽然在淮阳地区开放,但它的美丽却超越了其他地区的牡丹花。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独立自强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身追求卓越的心态的映射。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当这朵牡丹花渐渐老去时,它的美丽将超过其他花草,这种转变让人不禁思考美的定义和价值。作者通过这种对美的思考,也在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老去的接受。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同时也通过牡丹花的变化,传达了对美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衮衣但决妖邪谶,茅士先封不义臣。须信俯随鸡鹜食,岂如湖海一闲身。
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秦王宫中不得近,从破衡成欲谁信?白头游客困咸阳,憔悴黄金百斤尽。海中仙人黄鹤举,大笑人间争腐鼠。丈夫何意作苏秦?六印才堪警儿女。古来多为虚名老,不见阿房净如扫。千年虎豹守天门,一日牛羊卧秋草。
想见朱衣吏,催排玉笋班。老臣绝朝谒,北望祝南山。
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热不相饶。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肃肃路寐,相维明堂。二信鉴止,三圣侑旁。灵期诉后,祠节齐庄。至诚闰贶,降福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