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补天漏,宁关以瓦为。
昼居衣数燎,宵卧枕频移。
惯闷长凭酒,穷愁更有诗。
何须偻句问,可向穴居知。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寓舍遭雨漏甚》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居住的寓舍在雨季遭遇严重漏雨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的应对态度和内心世界的寄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居所受雨漏之痛甚,
宁愿以瓦片来修补。
白天居住衣服常燥,
夜晚卧床枕头频移。
习惯默默倚仗美酒,
贫苦之中仍能创诗。
何必向外求借句子,
只需向与我同穴居者诉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居所受雨漏之苦,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诗中的寓舍遭遇严重漏雨,但作者并不为此而苦恼,而是选择用瓦片修补屋顶,显示了作者的勇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诗中还描述了作者居住时的白天和夜晚的不便,但作者仍然能够习惯性地倚仗美酒来排遣寂寞和穷愁,并且在困境中仍有创作诗歌的灵感和激情。
诗意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困境的坦然面对和积极应对的态度。尽管寓舍遭遇雨漏,生活条件艰苦,但作者并没有沉溺于痛苦之中,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快乐和宽慰。作者通过倚仗酒和诗歌来排遣困境中的压抑和忧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情感的宣泄。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感悟人生:作者通过描绘屋顶漏雨的景象,寄寓了人生中遭遇困境和不如意的时刻。然而,作者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表达了对困境的坦然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启示人们在不如意的情况下要坚持乐观的心态。
2. 自我安慰:作者通过倚仗酒和创作诗歌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提醒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和发泄情感来缓解压力和忧愁。
3. 生活哲理:诗中的"何必偻句问,可向穴居知"表明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立和自足。作者认为,不必向外寻求借句,而是可以通过与同样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交流和倾诉,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这种生活哲理提醒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和理解,通过交流和分享来减轻内心的负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寓舍中遭遇雨漏的困境,并展现了作者坚韧、乐观的态度。通过倚仗美酒和创作诗歌,作者排遣内心的愁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坦然面对。这首诗词通过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人生哲理,启示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自我调适和与他人的交流来寻找快乐和安慰。
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人寿至耄期,如位至王公;非以德将之,往往不克终。非必皆大恶,过取固多凶。吾今垂九十,追逐群众中。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强健天所借,正与富贵同。一念媿屋漏,一言诳孩童,老无朋友规,日夜勤自攻。
灵照羁魂章水西,冷风残雪古招提。老怀已作空花看,更把楞严晓病妻。
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朝来不忍轻磨墨,落砚香粘数点红。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湿遍栏干欲倚休,手中团扇渐知秋。细声合作檐间溜,大点漂成水面沤。小小竹窗醒倦鹤,疎疎荷屋冷栖鸥。渔翁蓑笠随身在,立到黄昏钓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