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盖临边城,敌在吾目中。
古今一俯仰,衰草迷隋宫。
书生故倦游,庞眉感秋蓬。
安得双飞鸿,跨此万里风。
下视渺尘土,毋与俗士逢。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与同幕集南楼再用韵》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盖临边城,
敌在吾目中。
古今一俯仰,
衰草迷隋宫。
这首诗以边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边疆征战时的情景和心境。"飞盖临边城"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乘坐轻便的车辆来到边城,准备与敌人对峙。"敌在吾目中"则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坚决斗志和自信心。通过对古今历史的一瞥,作者深感光阴荏苒,人世变迁,"古今一俯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衰草迷隋宫"则揭示了时光的无情,曾经辉煌的隋朝宫殿如今已经被繁茂的草木所掩盖。
书生故倦游,
庞眉感秋蓬。
安得双飞鸿,
跨此万里风。
诗中出现的"书生"指的是作者自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故倦游"则表达了作者对旅途劳累的疲惫感。"庞眉感秋蓬"描绘了秋天飘落的蓬草,与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感叹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稳定。
"安得双飞鸿,跨此万里风"是诗中的高潮部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渴望,希望像两只飞翔的大雁一样,跨越万里的风景,超越平凡的尘世。
下视渺尘土,
毋与俗士逢。
最后两句"下视渺尘土,毋与俗士逢"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意态。作者俯瞰着尘世的喧嚣和琐碎,表明自己不愿与平凡的世人为伍。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征战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书生倦游和庞眉感秋蓬的表达,给人以深思和感慨。整首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天寒欲暮。别有一般姿媚处。半载斜阳。宝鉴微开试晚妆。淡烟轻处。渐近黄昏香暗度。休怕春寒。秉烛重来子细看。
都城判袂十年馀,世路艰昏迹颇孤。顾影不知天际雁,置身方类鼎中鱼。危言空慕刘蒉策,痛哭难看贾谊书。一笑何时成破涕,为君握手话区区。
青灯知有喜,花发满堂红。宝饼攒金蚁,琼钗缀玉虫。根非滋夜雨,蘂绽春风。照破乾坤事,能攘日月功。燄凝中夜露,烬落五更钟。蟾桂光无比,冰花巧不同。无香开瑞瓣,有燄似珍丛。鹊噪欢娱定,蛛丝信息通。今宵真有感,好事喜相逢。不假金乌照,应非玉斧工。草虫空乱树,野燐谩
既不梦于我,胡然无一言。形容那可认,骨发想俱存。泪尽血犹滴,雾开山尚昏。相看怜稚子,老病莫销魂。
美人在驹谷,久别良怀哉。秋风天气清,特为斯人来。踏月访清夜,岩扉肯予开。弟兄俨相对,松竹间古梅。子侄环侍侧,兰植依琼瑰。青灯照图史,新酒罗瓶罍。一家三代风,和气熙春台。富学饱停蓄,厚德深栽培。情周思孔子,志伊学颜回。皇路方嶮巇,天马须龙媒。旱岁渴霖雨,神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