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山下物华新,只与都城共一春。
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
泔鱼已悔他年事,搏虎方收未路身。
欲寄微言书不尽,试寻僧阁望西人。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欲往净因寄泾州韩持国》
紫荆山下物华新,
只与都城共一春。
令节想君携绿酒,
故情怜我踏黄尘。
泔鱼已悔他年事,
搏虎方收未路身。
欲寄微言书不尽,
试寻僧阁望西人。
中文译文:
在紫荆山下,万物焕发新的光华,
只与都城共度一春。
令节时,我想念你携带着绿酒,
怜惜着我踏着黄土尘埃。
过去的时光已经后悔,
奋力与虎搏斗,收获未来的路程。
欲将心中微言寄托于书信中,
试着去寻找僧阁,望着远方的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所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寄托之情。诗中以紫荆山下的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繁荣景象,与都城共享这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作者以令节时想念韩持国携带绿酒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怜惜之情。
接下来,诗中通过比喻的手法,以泔鱼和搏虎来象征过去的时光和未来的努力。泔鱼是指过去年少时的过错和迷茫,作者已经悔悟。而搏虎则代表着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作者愿意奋力努力,收获未来的成就。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想将内心的微言寄托于书信之中,并试图去寻找僧阁,期望能够望见远方的朋友。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也抒发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通过对自身成长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悔悟和对未来努力的决心。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生思考的意味。
愁是云阴喜是晴,春游保处不关情。黄鸡亭馆琴三弄,青果杯盘酒数行。满砌雨新平笋密,隔墙风送落花轻。鉴湖湖上樵山老,破帽枯藜过一生。
府园秋后一池荷,绿盖纵横百柄多。折尽再生钱样叶,却疑天气复清和。
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遐年畀东榻,流庆羡停储。吊者九皋唳,幽夫百岁居。鱼轩川上逝,石窌墓前书。绝妙斯铭勒,宁惟崔蔡如。
凌空石磴三千丈,匝地瑶林百万花。自有眼来方见此,直疑身山到仙家。
妙旨迅速,言说来迟。龙门上客,未举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