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鉴虽至明,不能自照烛。
楚剑徒云利,翻将自杀戮。
有国苟失贤,若跣瞽双目。
况履艰险途,举步成颠覆。
秦楚昧于斯,宝器徒收畜。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寓兴七首》是宋代魏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鉴虽至明,不能自照烛。
楚剑徒云利,翻将自杀戮。
有国苟失贤,若跣瞽双目。
况履艰险途,举步成颠覆。
秦楚昧于斯,宝器徒收畜。
译文:
尽管秦国的鉴察虽然明晰,却不能自己照亮蜡烛。
楚国的剑只是虚有其表的利器,最终会反过来自相残杀。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贤才,就像光着脚、双目失明的瞽者一样。
更何况在艰险的道路上前行,一步步走向毁灭。
秦楚两国都对此昧于事实,他们只是收藏珍宝而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秦楚两国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忧虑和批评。诗中揭示了国家内在的弊端和危机。
首先,诗中提到的"秦鉴"指的是秦国的智囊,他们虽然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但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同照亮蜡烛却不能自己照明的情况一样。这暗示了当时政治体制的弊病,即明白问题所在却无法有效应对。
其次,诗中提到了楚国的剑,表示楚国所拥有的武力和势力,但这种势力只是表面上的利器,最终会导致内部的自相残杀。这揭示了权力的虚弱和内乱的隐患。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个国家失去贤才的情况,就像光着脚、双目失明的瞽者一样。这表达了对国家领导层缺乏英明才智的担忧,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危险。
最后,诗中提到在艰险的道路上前行,一步步走向毁灭。这暗示了国家面临的艰难局面和即将到来的覆灭。秦楚两国都对当前的危机状况视而不见,只顾收藏珍宝,忽视了国家内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楚两国政治现状的揭示,以及对国家内部弊端的批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忧虑和警示。诗词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语言简练,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呈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弊病的反思。
孤舟横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闲。十数牧儿黄犊侧,两三钓叟白鸥间。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知县女,个真真。年将二六乐天真。敢求乞,任求真。天赋性,慕修真。将来功满内全真。跨祥云,礼上真。
羁贫日弥甚,破屋秋夜长。数点星挂帐,五更霜落床。寒蜂刺双足,峭若婴剑铓。枯泣不为滴,惫噫总成章。自怜憔悴生,安得逢春阳。
狻猊对立香烟度,鸑鷟交飞组绣明。
谷旦休祥见,元朝氛祲开。日车扶晓出,斗柄斡春回。致理归廓庙,私忧尚草莱。太平岂无象,天意是胚胎。
今日重来坐暖霞,故人笑谓老年华。劫空别有壶春在,云对青山兴莫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