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寓言九首007》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中文译文:
钟鼓并非乐器的本质,然而它们却相互关联。
仁慈的声音深深地影响着人心,如同孟子所言的那样纯美动人。
贞观时期的君主如何,与古代的隋朝和陈朝相似。
社会风俗并不纯粹美好,可惜啊,世间罕见真正的臣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寓言九首007》。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议论社会现象和政治风气为主题。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通过钟鼓、仁声和贞观君等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尚的忧虑和对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钟鼓并非乐器的本质,却相互关联,这暗示着社会中的一些表面现象可能并非其本质,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这也可以理解为对社会现象和人们行为的一种批评,呼吁人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接着,诗中提到仁慈的声音深深地影响着人心,这句话引用了孟子的言论,强调了仁慈和善良的力量。这可以被视为对人们品德和道德的呼唤,希望人们能够用仁慈和善良来影响他人,塑造更美好的社会。
然后,诗中提到贞观君,将其与古代的隋朝和陈朝相提并论,显示了对贞观时期的君主的赞颂。贞观时期是唐朝的盛世之一,被认为是一个仁政明主的时代,王安石希望能够寻找到类似的君主,为社会带来和谐和稳定。
最后,诗中抱怨了当时社会风俗的不精致之处,并表示对真正有道德品质的臣子的渴望。这可以理解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同时也是对真正有德行的人的一种称赞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寓言的手法,抒发了王安石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有德行的君主和臣子的向往。它反映了王安石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
美人信有错刀投,不负张衡咏四愁。k罢心香屡回顾,古时明月照杭州。
宫样新装锦{左衤右颉}鲜,都人争服孟家蝉。天心谁识开真瑞,待见中兴第十传。
强展愁眉进一杯,年年红熟见杨梅。至亲阻寇全无信,时贵嫌贫近不来。京兆旧游张敞马,督亢遥望剧辛台。华荣寂寞手翻覆,好在徉狂老万回。
溪山风月两相当,痼疾真成得秘方。往日同舟但饶信,只今去路落湖湘。贫离亲戚古所叹,归去田园老未忘。试趼溪头问酒价,扫沙聊得踞胡床。
过了红芳又绿阴,绿阴多处觉春深。东皇自是成功早,取次南风入舜琴。
緼袍敌狐裘,晚饭可当肉。讳穷竟未免,岂不爱储蓄。嗜利颡有泚,恐愧王承福。财固祸之媒,越乡忌怀玉。君看座右器,已满即倾覆。圣贤用功处,清心而寡欲。于世淡无求,乃能实其腹。谁令人青衫,失策混流俗。黄子振鹭姿,笔力扛百斛。笑人龟手药,欲售先聚族。知予颇清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