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峻焚修彼自知,天嗔不许乱施为。
真心实行终归德,善事缘多恶可悲。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于善恶因果的认知和体悟,强调了人们应该识别缘分、明辨是非、行善积德的重要性。
译文:
识得缘分,犹如焚修之苦自知,
天地怒视,不允许不顾善恶行为。
真心实践,最终归于道德美德,
善行多有因缘,而邪恶之事令人悲伤。
诗意:
这首诗词以焚修之苦来比喻对于善恶因果的认知。太宗皇帝深知自己的修行之苦,体悟到了人们应当认清善恶的因果关系。他意识到,在天地间,善恶有明确的界限,天地会对不顾善恶行为的人产生愤怒和不满。然而,真心实践善行最终会回归于道德美德,而且善行往往有着复杂的因缘关系。相反地,邪恶之事则令人深感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焚修之苦的隐喻,强调了人们应当明辨是非、识别缘分的重要性。太宗皇帝借焚烧修行的艰辛来形容对于善恶因果的认知,表达了他对于善恶行为的警示和思考。他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点明了善恶行为的不同后果,以及人们应当追求善行、回归道德的价值。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句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思考,引发人们对于善恶因果关系的思考和反思。同时,通过对善事和恶事的对比,强调了善行的美德和邪恶之事的悲伤性质。整首诗词给人以警示和启迪,鼓励人们在人生中选择善行,追求道德的光辉。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
舟子方将北,封姨不肯南。去帆冲急浪,古寺隐晴岚。远渚鸦千百,中流鸥两三。短篷聊徙倚,底用客程贪。
每逢胜境便留神,一路桃花别汉秦。绕刹苔封高士蹟,临溪客问野人津。纡回松竹看非俗,罗列山川识有真。踏遍岭头天尺五,飘飘已觉迥风尘。
瓜洲正对西津渡,金山焦山江水中。过客放船忌险阻,何人击楫问英雄?白云渺渺生秋树,黄叶萧萧落晚风。铁瓮城头一登眺,天南天北思无穷。
舍北有余隙,平褫作小园。花存四五本,竹种两三根。风伯倩摇佩,月娥烦佐尊。谁知方丈裹,别有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