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间。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有鲜可吃食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仗登山去。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平石如台倚山隈,淮拟茅间读叫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传周姜汉子陵。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云山避地》是阳枋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间。
在山脚下有几间茅屋,与世隔绝,整日都沉浸在宁静中。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背靠着蓝天,蔚蓝的天空延伸至半天,面对着参差不齐的山峰。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小径上长满草,被云雾覆盖的屋顶,泉水甜美,土地肥沃,如同盘谷一般。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剑峰高耸,森林茂密,看不到尽头,绵延无边;峡谷和潭水深邃,幽暗得像没有灯光一样。
有鲜可吃食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这里有新鲜的食物可供食用,有丰盛的美食,享受安康和平,长久地满足。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仗登山去。
有时候拂动石头,发出泉水的声音,有时候手持仗策,攀登山岭。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在山中,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岩石阴暗,树林昏暗,一切都非常宜人。
平石如台倚山隈,淮拟茅间读叫易。
平坦的石头就像一座台阶,依偎在山脚下,仿佛是在淮河边上的茅屋里读叫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传周姜汉子陵。
还在赞叹着古人所获得的智慧和心灵的安宁,提到商纣传说中的周姜和刘邦的陵墓。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喜欢一起种植桃花,让春天更加美丽,但担心被渔父发现而打扰。
这首诗词《云山避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环境幽静的山居景象。诗人以山居为依托,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屋舍和自然景物的细节,传递了恬静宜人的氛围,展现了山居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线,情感与景物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山居意境,给人以安逸和愉悦之感。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