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诗四首》

日磾断内讨,坐享七世荣。
霍光徇所爱,两忘家与名。
卓阔俱抗志,纤微独纡情。
得夫万世视,长令壮夫惊。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杂诗四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磾断内讨,
坐享七世荣。
霍光徇所爱,
两忘家与名。

卓阔俱抗志,
纤微独纡情。
得夫万世视,
长令壮夫惊。

译文:
太阳的光辉照耀着内部的争斗,
我坐享着世世代代的荣耀。
仿佛像霍光那样顺从自己所爱之人,
忘却了家庭和个人的名望。

尽管我志向高远,胸怀宽广,
但内心中的情感却微不足道。
虽然我得到了万世景仰,
却让壮丽的人们感到惊讶。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与历史中一些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个人追求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的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了太阳的光辉,意味着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件和传承。与此同时,作者以霍光为例,指出霍光为了迎合自己所爱的人而忽略了家庭和个人的名望。通过与霍光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愿意为了私欲而背离家庭和个人的价值观的坚持。

其次,诗中提到了作者自己的心境。作者坦言自己的情感微不足道,表达了他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冷静和淡泊。尽管他的志向卓越、胸怀广阔,但他认为自己的情感是微小而纤细的,与自己的抱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诗中提到了得到万世景仰的境遇。作者认为自己的行为或者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影响,使得壮丽的人们感到惊讶。这种景仰和惊讶可能是对作者坚守自己价值观的认可,也可能是对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肯定。

赏析:
《杂诗四首》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和个人感悟的诗词。通过对自己与历史中的一些人物进行对比,作者传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观和责任的思考。

诗中的对比手法很巧妙,通过将自己与霍光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情感和家庭责任的珍视。作者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愿为了私欲而背离道义,这种认识和价值观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太阳、世世代代的荣耀等形象,使诗歌更具传神之感。通过对自己情感的微小纤细的描写,以及对得到万世景仰的境遇的描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个体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感悟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它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道德选择,同时展示了作者对自己情感的冷静和对历史地位的肯定。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 《汉宫春(寿梅津)》

    名压年芳,倚竹根新影,独照清漪。千年禹梁藓碧,重发南枝。冰凝素质,遣凡桃、羞濯尘姿。寒正峭,东风似海,香浮夜雪春霏。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莺系马,玉翦新辞。宫妆镜里,笑人间、花信都迟。春未了,红盐荐鼎,江南烟雨黄时。

  • 《忆强甫》

    临歧约共屠苏酒,及饮屠苏汝未归。纵使举头瞻日近,可堪返顾见云飞。索长安米难淹久,回剡溪船果是非。别后安书如束笋,眼穿新岁雁来稀。

  • 《夜行玉笥樵风之间宿龙瑞》

    野店溪桥供晚饷,吟边醉里弄春风。马行缺月黄昏後,钟下乱山空翠中。名宦不辞成寂寂,岁时惟恨去匆匆。颇闻禹穴遗书在,安得高人与细穷?

  • 《句》

    天寒湘水秋,雨暗苍梧暮。

  • 《赠达斋术士二首》

    凤凰池上亦何荣,道义曾知有利名。达则春风天下共,穷时晓雨陇头耕。

  • 《上元後连数日小雨作寒戏作》

    拟拨残书出郭行,浮云忽已败春晴。穷阎今雨无车马,卧听深泥溅履声。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