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湖阴客,如何更远游。
章江昨夜月,送我到扬州。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杂咏四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作湖阴客,
如何更远游。
章江昨夜月,
送我到扬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王安石离开故乡湖阴,前往扬州的情景。诗人已经成为湖阴的游客,现在他怎样才能继续更远的旅行呢?在昨夜,他经过了章江,那里的明亮月光伴随着他,给予他离开湖阴的祝福,送他到了扬州。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成为湖阴客人,意味着他已经离开了故乡,开始了新的旅程。诗人对未来的远行充满了期待,他思考着怎样才能继续向更远的地方前进。章江的明亮月光象征着希望和祝福,它伴随着诗人的旅行,给予他力量和勇气。最后,诗人到达了扬州,这里成为他新的停留之地。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表述,展现了离别与追寻的主题。诗人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旅途中的希望和期待。这首诗词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旅行者的心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起伏。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感情的表达能力,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