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着珠履,谁肯捧铜盘。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杂咏一百首·毛遂》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毛遂世称贤臣,隐居山中不图身。
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着珠履,谁肯捧铜盘。
诗词中的毛遂是指战国时期的毛遂,他是一个贤明的臣子,却选择隐居在山中,不图名利。诗人通过描写毛遂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纷争的思考和观察。
首先,诗中提到"两国争衡际",意指两个国家在边界争夺领土,可能引发战争。然而,在这种关键时刻,"诸君袖手观",形容身在朝堂的官员们却袖手旁观,不愿意参与解决问题。
接下来,诗人以"群然着珠履"和"谁肯捧铜盘"来形容那些官员们。"群然着珠履"表示他们穿着华丽的鞋履,象征着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而"谁肯捧铜盘"则暗示着他们不愿意承担实际的责任和义务。铜盘是古代常用的器皿,用来捧盛食物和酒水,这里可以理解为承担实际工作的象征。
整首诗意味深长,揭示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局势和官员们的失望和愤慨。作者通过对毛遂的赞颂和对袖手旁观的官员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事和政治冷漠的不满。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既有对贤臣毛遂的称颂,又有对身在朝堂的官员们的批评。通过对比这两种人物形象,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政治现实的看法,呼唤那些有能力有责任的官员们应该勇于担当,而不是袖手旁观。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和质朴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和感慨。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珍重平生书五车,不妨有子更持家。小閒便欲巾车去,只欲论文非看花。
筮算重重吉,良期讵可迁。不同牛女夜,是配凤凰年。佩玉春风里,题章蜡烛前。诗书与箴训,夫哲又妻贤。
风透纱窗。叶落银床。夹缬林、吹下严霜。新篘浮蚁,班坐飞觞。有岩中秀,篱中艳,洛中香。金钿放蕊,玉粒争芳。惯年年、来趁清商。不应素节,还有花王。看正封诗,龟年调,太真狂。
江海吹天风,飞舞散千垅。横斜任所适,光丽世非种。险秽已平治,屋背欲汹涌。年丰此兆之,有秋高可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