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农租要纳王,望霓虽切雨何方。
又林敬体皇心祷,云汉终歌国祚昌。
坐使里闾消欢息,幻成境界得清凉。
欲知千里人情共,盈袖新诗已可装。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再和陈提举喜雨》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陈提举喜雨的场景,表达了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愿望。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万农租要纳王,
望霓虽切雨何方。
又林敬体皇心祷,
云汉终歌国祚昌。
坐使里闾消欢息,
幻成境界得清凉。
欲知千里人情共,
盈袖新诗已可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和祝愿。
首先,诗中提到了十万农租要纳给国家,这反映了作者关注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国家需要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持人民的福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望着天空的彩虹,却不知雨从何处来的情景。这里的“望霓虽切雨何方”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这或许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前景的思考和担忧。
然后,诗人提到陈提举身体力行地祷告,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以保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体现了作者对领导者的称赞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信仰和祈求。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云汉终歌国祚昌”这句来表达国家的吉祥繁荣。这里的“云汉”指天上的云彩,而“国祚昌”则寓意国家的兴盛和荣耀。整句话意味着国家的命运将会辉煌美好,文中的描写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下,城里和乡间的欢声笑语都消失了,这里的“里闾”指城里和乡间的人们。这样的描写显示了国家的安定和太平,人们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最后,诗人说他已经写了许多新诗,以装满自己的袖子。这表明诗人对国家繁荣的观察和思考已经使他产生了很多新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盛的喜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寓意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展现了阳枋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