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要穷源入莫閒,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金谿簿。歷光泽簿,建宁府学教授,沿江制置司干官,通判台州、临安府,知台州,提点福建刑狱兼知建宁府,广东转运判官,提点浙西刑狱,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使,湖南转运使。理宗景定初,拜大理卿,迁中书舍人。四年(一二六三),出知平江府兼发运使。度宗即位,召爲刑部尚书。咸淳二年(一二六六)进签书枢密院事。三年致仕。四年卒,年八十七。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敝帚稿略》八卷。事见《桐江集》卷三《读包宏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包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
《再和二首》是宋代包恢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一种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洞要穷源入莫閒,
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
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
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
何日重来更共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期盼。诗中的"洞要穷源入莫閒"意味着要深入探索事物的本源,不能懈怠。"初头底事做成山"表明最初的事物经过努力和积累,才能成为宏大的存在。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表达了水是最初的元素,山是最稳定的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宇宙起源和人类生活的思考,水象征着生命和生机,山象征着稳定和坚实。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气浊下流,沉积成泥土,而其中的杂质凝结成石头,形成了山与河流之间的界限。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古代智慧的敬佩和渴望。作者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这些历史遗迹,与古人共同探索和攀登。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于探索事物本源、追求真理和与古人对话的永恒追求。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