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错莫鬓霜匀,病马羸驺只自尘。
奉引拾遗叨侍従,思归少傅羡朱陈。
衰年壮观空惊目,险韵清诗苦斗新。
最后数篇君莫厌,扌寿残椒桂有余辛。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时方阙会稽守。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再和〔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眼花错莫鬓霜匀,
病马羸驺只自尘。
奉引拾遗叨侍従,
思归少傅羡朱陈。
衰年壮观空惊目,
险韵清诗苦斗新。
最后数篇君莫厌,
扌寿残椒桂有余辛。
忆观沧海过东莱,
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
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
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何日乞方回。(时方阙会稽守。)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眼花错乱,鬓发上有霜悉数齐整,
病马瘦弱,只有它自身的尘土。
奉引拾遗,担任侍従之职,
思念归乡,羡慕朱陈少傅。
年岁渐衰,壮丽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
险峻的韵味,清新的诗句,苦苦斗争创新。
最后几篇诗作,请君勿厌弃,
手寿已残,香料和桂皮仅有微余的辛香。
回忆观赏沧海时,曾经经过东莱,
阳光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开启。
桂观飞楼凌雾而起,
仙幢宝盖拂过天空降临。
听不到宫殿的钟漏催促早晨的箭,
只感到屋檐的阴影转动,古老的槐树。
供奉清班的位置并非老去之处,
何时才能回到会稽?(当时会稽守位于空缺之中。)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岁月流逝、衰老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创作的坚持。诗中描绘了眼花、鬓发有霜的年迈形象,以及病弱的马只能在自己的尘土中度日。苏轼以自己的经历来表达对归乡的思念,羡慕少傅朱陈能够回到故乡。他用壮丽的景色、险峻的韵味和清新的诗句来形容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创作的艰辛和对创新的执着。诗的最后部分,则是苏轼回忆起过去观赏沧海和山峰的美景,描绘了桂观飞楼、仙幢宝盖等奇妙的景象。他感叹时光流转,安慰自己不要畏惧衰老,仍然能够在创作中保持独特的风采。最后,他希望能够回到会稽,重返清班的位置,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整首诗词虽然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眼睛花了,不知错乱,鬓发上的霜匀齐,
病马瘦弱,只有自己的尘土。
奉引拾遗,时常担任侍从之职,
思念归乡,羡慕朱陈少傅。
衰老的岁月,壮丽的景色空悲惧,
险峻的韵味,清新的诗句苦苦斗新。
最后几篇,请君勿厌弃,
手寿已残,辣椒和桂皮还有余香。
回忆观赏沧海,经过东莱,
阳光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
仙幢宝盖拂天而来。
听不到宫殿的钟漏催晨箭,
只感到屋檐的阴影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去之处,
会稽何日乞方回。(时方阙会稽守。)
诗意和赏析:
《再和〔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诗词,表达了对岁月流逝、衰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创作的坚持。
诗的第一首描述了自己眼花和鬓发有霜的老态,以及病马的瘦弱,表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苏轼在担任官职期间曾奉引拾遗,同时也思念家乡,羡慕朱陈少傅能够回到故乡的自在。
第二首诗以桂观飞楼、仙幢宝盖等奇妙景象描绘了苏轼过去观赏沧海和山峰的美景。他感叹时光流转,安慰自己不要畏惧衰老,仍然能够在创作中保持独特的风采。最后,他希望能够回到会稽,重返清班的位置,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整首诗描绘了岁月流逝、衰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创作的坚持和对回归故乡的渴望。苏轼以细腻的描写和感性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才情。
楼迥星河转,宵残鼓角催。重门和月锁,寒梦绕花回。
百忧常与事俱来,莫把胸中荆棘栽。但只熙熙闲过日,人间无处不春台。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诵君盈轴三山咏,唤起前回二纪游。老我无因重一到,时将佳句洗昏眸。
赣江当日血成川,谁肯身驰不测渊。尺檄约降诸峒静,单车禽畔一城全。带刀俗染惟新化,横槊诗刊第几编。想与元龙谈世事,亦怜疏拙老林泉。
原思非病贫何患,回也虽贫乐有加。岁晚与谁同此味,梅花深处是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