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公庭白昼閒,更无夜犬吠江关。
一时戾气俱销尽,千载淳风顿使还。
但恐赐环来北阙,不容拄笏看西山。
只今汲直如公少,正赖忠言一犯颜。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吴芾创作的《再和龚帅所寄》。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说公庭白昼悠闲,更无夜晚狗吠江关。此刻所有的矛盾纷争都已消散,千年纯正的风气瞬间回归。但我担心一旦赐环来到北阙,就不容我持着笏杖去看西山了。如今汲直如同公从前,全靠忠言一犯颜。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公庭空闲无事,夜晚也没有江关上的犬吠声。这个时刻,所有的戾气都已消散,千年来的纯正风气恢复了。然而,诗人担心自己一旦受到皇帝的赐命,就无法再自由地去西山观赏风景了。他称赞汲直(指龚帅)与公(指自己)一样,都依靠敢于提出忠言来获得尊重。
这首诗词通过对闲暇、宁静和风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忠诚的重视。诗中的西山意味着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而公庭代表了政治权力的压制。诗人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坚守忠诚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个人自由和忠诚精神的追求,同时也对社会风气的期望和关切。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诰两沉沦。虚悬东岭来时月,难挽西山去后春。试割冰鲈犹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怜赵子同心事,相看题封泪染茵。
此行殊匆匆,天色不肯借。更待海棠晴,满意孤山下。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