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勤苦惜三余,老去惟思泛五湖。
已向林间甘淡泊,更从尘外学虚无。
酒徒渐觉随年减,诗债还应隔岁逋。
强欲冥搜赓绝唱,苦无笔力似三苏。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芾。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年少时努力奋斗、珍惜宝贵时光,年老后则思念自由自在的五湖之景。他已经在深林中找到了宁静和满足,而且还从尘世之外学会了追求虚无。饮酒的朋友渐渐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而作者则感到自己在诗歌创作上欠下了一笔债务,需要在岁月的长河中还清。尽管他渴望创作出卓越的作品,却发现自己的才华无法与三苏相比,感到无奈和苦恼。
这首诗词通过对少年与老年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年少时,作者勤奋努力,对时间充满珍惜之情,但年老后则思念起过去的自由与宁静。他通过追求深林的宁静和尘世之外的虚无,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自由境界的追求。
诗中的酒徒隐喻了与作者一同度过青春时光的朋友们,他们也逐渐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而作者则感到自己在诗歌创作上欠下了一笔债务,需要在岁月的长河中还清。他渴望以超凡的才华创作出卓越的作品,但却发现自己的笔力无法与传世之作家三苏相比,感到自己的无力和困扰。
整首诗词通过对生活状态和创作追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尽管作者意识到自己的限制和无法与传世大家相媲美,但他仍然坚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对于青春岁月的珍惜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深刻的诗意和思考。
晓枕华胥谁唤回,下堂拽杖一悠哉!啼鸦已逐晨光起,飞鹭初冲宿霭来。石路少行生蔓草,柴扉多闭长莓苔。身闲亦未全无事,检校幽花几树开。
秋深凉气满楼台,落叶萧萧拥玉阶。清晓九门金锁掣,监宫先报进鹰来。
五门高除势摩天,洞底清冷泻碧涟。苹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松声和雨听,山色带云看。
吴姬当垆新酒香,翠绡短袂红罗裳。上盆十千买一斗,三杯五杯来劝郎。落花不解留春住,似欲随郎渡江去。酒醒一夜怨啼鹃,明日兰舟泊何处?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