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林峦匝,风喧未觉温。
晓晴云度岭,夜静月侵门。
地秀古今树,人嬉远近村。
细观群动性,各各自归根。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郭印。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面林峦匝,
风喧未觉温。
晓晴云度岭,
夜静月侵门。
地秀古今树,
人嬉远近村。
细观群动性,
各各自归根。
译文:
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风声喧嚣却无法驱散寒意。
清晨晴朗,云彩悄悄穿过山岭,
夜晚静谧,月光渗透进门户。
大地上矗立着古老和现代的树木,
人们在远近的村庄中欢笑嬉戏。
仔细观察众生的行动和本性,
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根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四周环绕的山峦、风声和天气带来的气温变化,以及清晨和夜晚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同时,诗中呈现了大地上树木的生长和人们在村庄中的欢乐,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通过对四周环境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他通过对风声、云彩、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此外,诗中的人类活动也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人们在村庄中欢笑嬉戏,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群动性和归根的描绘,传达了人类对家园的深情和归属感。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关系。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喜悦,同时也能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
尽道三巴远,那无一纸书?衰迟自难记,不是故人疏。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锦树分明上苑花。晴花宜日又宜霞。碧烟横处有人家。绿似鸭头松下水,白于鱼腹柳边沙。一溪云影雁飞斜。
庭静汲长孺,官师萧望之。士能令国重,吾意匪公谁。朱绂江湖远,苍颜疾病衰。堂堂竟如此,造物尔胡为。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莫讶马风厮*。人情且要和同。至於行步敢从容。踏地仍怀恐痛。无作无为妙用。常清常净真功。住行坐卧逐王风。岂敢心猿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