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何适非真盗,浅识常虞世俗识。
我俗似君专盗酒,常谋卜夜不谋归。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继土修三绝》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身何适非真盗,
浅识常虞世俗识。
我俗似君专盗酒,
常谋卜夜不谋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意境深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盗窃酒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疏离和对现实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呈现了诗人与世俗的关系。诗人首先自问:“一身何适非真盗”,表明了他的内心不安和对自身身份的怀疑。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与传统的盗窃者有所不同,但仍然无法摆脱被世俗束缚的现实。
接着,诗人以“浅识常虞世俗识”来形容自己的认知水平。他认为自己对于世俗的了解只是表面的、肤浅的。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使得他无法真正融入现实社会,产生了一种疏离感。
然而,诗人发现自己与世俗并没有完全切割,而是以“专盗酒”的形式存在。这里的“专盗酒”并非字面上的行为,而是对于一种精神追求的比喻。诗人将自己与酒相联系,可能是因为酒具有超脱尘俗、舒缓内心的象征意义。
最后两句“常谋卜夜不谋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自由的坚持。他常常谋划着如何摆脱现实的桎梏,而不是为了回归而努力。这种不谋归的决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执着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盗窃、世俗和自由的意象描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姿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平生不喜入州闾,林下江边谩卜居。解榻延宾同笑语,杜门教子读诗书。最怜舍后蔬盈圃,只欠庭前水绕除。官路崄巇端可畏,茅茨固就早悬车。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D046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凉夜偏宜粉署直,清言远待玉人酬。风生北渚烟波阔,露下南宫星汉秋。早晚得为同舍侣,知君两地结离忧。
仙源深几曲,夹岸桃花开。忽漫逢刘阮,殷勤劝酒杯。
理容本求妍,造次遽成丑。兢兢早夜思,犹或失于偶。放而不知察,美种杂稂莠。吾居日三省,参也吾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