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用韵三首》

病僧行脚归来后,万事无心每闭寮。
日射竹窗风叶乱,烟凝香鼎篆纹消。

作者介绍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用韵三首》是宋代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病僧行脚归来后,
万事无心每闭寮。
日射竹窗风叶乱,
烟凝香鼎篆纹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弱的僧人行脚归来后的心境。他因病而无心于外物,每天都闭门不出。阳光透过竹窗照射进来,风吹乱了窗外的叶子。烟气凝结在香炉上,篆纹慢慢消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僧人回到寺院后的孤独与寂静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细微的细节,巧妙地表达了僧人内心的空虚和无所寄托的境地。

首先,"病僧行脚归来后"这一开篇句子,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和状态,病弱的僧人疲惫地回到了寺院。"万事无心每闭寮"这句描述了他对外界事物的漠不关心,不再关注世俗纷扰,闭门不出。这种无心无欲的状态,也表现了僧人修行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室内的景象展示了僧人的环境。"日射竹窗风叶乱"这句以阳光透过竹窗、风吹乱叶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与世隔绝的状态。阳光透过窗户,可见到外面的风景,但僧人却无动于衷,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烟凝香鼎篆纹消"运用烟气凝结在香炉上、篆纹逐渐消逝的描写手法,表现了僧人的寂寞和内心的虚无。烟气逐渐消散,篆纹也随之消失,暗示了一种渐渐失去痕迹的状态,增强了诗中的寂静和空虚的意境。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僧人回归寺院后的寂静与空虚感,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摹,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对于寂静、超脱和内心追求的重视,体现了当时文化氛围中的一种价值观念。

  •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

  •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

    积雪没兰溪,邻州望不迷。波中分雁宿,树杪接猿啼。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故山新寺额,掩泣荷重题。

  • 《会饮鲍史君池》

    案上一琴书数卷,不须此地有笙歌。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叶满地飞随步履,鹤於人熟听吟哦。明朝也向山上去,手把松枝养太和。

  • 《秋晚书感》

    牺象初心岂愿才,沟中虽断不须哀。吾生自信云舒卷,客态谁论燕去来?夕露正看沾草棘,晨霜已见落楸槐。耄年闭户真无憾,葑火更阑熟芋魁。

  • 《缘识》

    駈駈席不蹔安时。勤苦终朝景易移。达得物情深道理,无为堪作后人命。

  •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末俗由来不贵儒,愚夫愚妇恣揶揄。束书合向山林隐,绝迹莫登名利途。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咸平处士真堪羡,静守梅花住里湖。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