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游九溪》是宋代文人周文璞所作,诗中描绘了他再次游览九溪山的景色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游九溪
昔年九溪十八涧,
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
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
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杖藜来尽目,
野棠山杏亦精神。
【中文译文】
过去的岁月中曾经游历过九溪的十八条溪涧,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感觉景色更加清幽美妙。
安静地沿着崎岖的石路晚霞中行走,
悠闲地绕着寂寞的山家享受春天的氛围。
这里的流水潺潺,仿佛在迎接旅客的到来,
山岭曲折蜿蜒,能够随着人们的心意而变化。
带着杖和藜篱,尽情地观赏这里的美景,
野生的山茶花和山杏也显得生机盎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周文璞再次游览九溪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传达了作者对九溪山的赞美之情。诗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清新宜人,给人以宁静、闲适的感受。
首先,诗中描述了九溪山的景色变幻。九溪山地势崎岖,溪涧纵横,作者描述了过去游览时的记忆和此次再游时的感受对比,强调了景色的更加清幽美妙。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
其次,诗中展现了作者在九溪山中的闲适心境。作者在诗中提到"静依落落石路晚"和"闲绕寂寂山家春",表达了自己在山间漫步时的宁静和逍遥自在。这种宁静的心境使得作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并且将这种美妙与自然的春天联系在一起。
最后,诗中通过描绘九溪山的水流和山岭的曲折,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灵动和变化。作者用"潺湲"和"曲折"来形容山水,使得读者感受到山水之间的生动与活跃。而"得得杖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则表达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突显了自然界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溪山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愉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通过这首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