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分身百亿,论数玄诠无极。
六通三昧降魔,不用色声气力。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赞三十六祖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佛陀的众多化身,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神奇能力和洞悉无边的智慧。
这首诗通过表达佛陀化身的众多形象,展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无边无际的力量。其中提到"马鸣分身百亿",意味着佛陀化身众多,数量庞大,象征佛陀的智慧和神通广大。"论数玄诠无极"则表达了佛陀化身的智慧无边无际,能够深入探讨佛法的奥义和深层含义。
诗中还提到"六通三昧降魔",指的是佛陀化身所具备的六种通达神通和三种深奥的禅定境界。这些能力使佛陀化身能够降伏邪恶势力和破除困扰众生的迷惑,展现了佛法的力量和解脱之道。
最后一句"不用色声气力"强调佛陀化身不受物质、声音和力量的束缚,他们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和欲望的诱惑,以无欲无求的境界示人,给人以超脱尘世的启示。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陀化身的众多形象和他们所具备的卓越能力,展示了佛法的普世价值和深远意义。通过赞颂佛陀化身的智慧和神通,诗词传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解脱之道的追求,激发人们对于追求智慧和超越尘世的向往。
舍北小桃才及肩,可怜枝弱苦花繁。黄昏雨急东风恶,惜尔不禁春夜寒。
长松落阴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看待人来。
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