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古云然,斗大荒城得两贤。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着千年。
淡中滋味参须透,圣处工夫语不传。
我有长明古灯在,未妨三绝少陵编。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赠程君以忠杨君泰之》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忠诚和杰出才华的赞美,以及诗人对传承文化和美德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赠送程君,以表对忠诚杨君泰的赞赏。
后生们可敬畏,古人云然,
在这座广阔的荒城中,我们得到了两位杰出的贤士。
他们的双眼能够明察一字,
吟咏之间,使人的心灵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淡泊中散发出参悟的滋味,
只有在圣人所在之处,才能够传承妙语。
我拥有一盏长明的古灯,
它的存在并不妨碍杰出的文人少陵编撰作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对于忠诚和杰出才华的钦佩和赞美之情。诗人将后辈们赞颂为"可敬畏",表达了对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敬重。他们在"斗大荒城"中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贤士,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品德。诗人特别强调了他们眼中的敏锐和洞察力,能够通过一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和见解。这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吟咏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仿佛能够穿越千年的岁月,触动人心。
诗人还通过"淡中滋味参须透"表达了淡泊名利中的真正智慧和境界。只有在圣人所在的地方,才能够传承并理解那些妙语。这里暗指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以及对于美德和道德的弘扬。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拥有一盏长明的古灯,意味着他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和文化传统。这个存在并不会妨碍新一代杰出文人少陵的编撰作品,而是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启示。
这首诗词通过对忠诚和杰出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美德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后生才俊的赞美,呼吁新一代人才要珍惜传统文化的智慧,并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展现了方回对于文化传统和人才的崇高理念。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金钏越溪女,罗衣胡粉香。织缣春卷幔,采蕨暝提筐。弄瑟娇垂幌,迎人笑下堂。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
落叶堆中折脚铛,白云煮尽又还生。洞门黄鹤婆娑舞,留得松风待月明。
隔宿书招客,平明饮暖寒。麹神寅日合,酒圣卯时欢。促膝才飞白,酡颜已渥丹。碧筹攒米碗,红袖拂骰盘。醉后歌尤异,狂来舞不难。抛杯语同坐,莫作老人看。
堪叹西南地顺。烧柴都是真银。火中焰迸两般身。一半金花绽尽。认得斤星有准。即时分付良因。西江月里弄精神。显出灵童真印。
老彗妖芒欲爇天,王良见迫为收鞭。紫微一夜玑衡转,甘雨祥风到野田。
沙堤除道火成城。换得午桥清。寒色般添酒令,野芳抵当_羹。松馨花气,岸容山意,浦思溪情。谁记一时胜引,坐中喜得间平。